banner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发布日期:2017-03-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在全国政协委员就“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答记者问时,海霞委员引用冯友兰先生谈论中国文化的一席话引发全场赞同。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传递的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心印记,能唤起最牢不可破的民族认同。无论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展现的文字魅力,还是凝成生活记忆的筷子毛笔展现的器物魅力,抑或是让海外游子瞬间泪目的乡音故曲展现的艺术魅力,每个中华儿女都被文化包裹,受其滋养、得其泽被,难以割舍、无法剥离。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道路选择。只有中国人把“国”叫做“国家”,国与家不可分离,修好身才能理好家、治好国。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局,是共产党人继承了我们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结合起来,创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是共产党人在史无前例的伟大斗争和改革实践中,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文化的选择,这是任何制度设计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我们的自信来自于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是唯一从未中断、亘古亘今的文明形态,积淀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伟大精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中国人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包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古往今来,外来文化传入中华大地都会被中国化。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任何国家的制度设计,必然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否则就会水土不服、功败垂成。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成为民族自信的底气。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绝不是西方的道路,这不是发展阶段的差异,根本在于文化基因的不同。无视文化传统、割裂历史传承,无异于自断血脉。

  人不自信,谁人信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和国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们有理由自立自信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的成就让世界瞩目。对此,我们更应坚定“四个意识”,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加自信,对自己的道路选择更加自信。

  中华民族有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也有抵御外侮的不屈经历,现在正走在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上。我们走过的,是别人未曾走过的道路,我们开辟的,是前人未曾涉足的疆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绵延不断的文化血脉,有坚毅恒定的文化自信,我们就一定能认准道路方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本报记者 毛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建议师生使用IE6.0或以上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版权所有:北京联合大学
技术支持:校信息网络中心BUUCMS